“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12-19 10:18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指南
?
?
?
?
?
?
?
?
?
?
?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news.pharmnet.com.cn?2022-12-15
踏入12月以來,零售藥店的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實上,自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便已經出現端倪。11月30日下午,隨著廣州各區密集發布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多區即時解除臨時管控區,疫情防控迎來真正的轉折點。
對于
藥品
零售行業而言,近三年來為了配合各地的防控工作,零售藥店不得不面對關停,限制消費者線上線下購買“四類藥”的情況。然而隨著防控政策的改變,“四類藥”限制政策被逐步取消,多地消費者為了保障自身健康,甚至出現藥品搶購的風潮。
當零售藥店面對暴漲的健康需求與銷售增長,過往數年增速放緩的藥品零售行業是否將重新走回高速發展的賽道,要搶占風口成為贏家需要哪些準備?
政策改變,“四類藥”銷售走向開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12月1日河北省多地藥店收到上級監管部門通知,表示當地藥店銷售“四類藥”不再進實名登記上傳后,不少零售藥店管理層均有上述感慨。
的確,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作為疫情防控中的“哨點”和“探針”,零售藥店承擔了大量疫情防控工作,多方面的防控工作細節大大增加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強度。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限制“四類藥”銷售,藥品零售企業的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隨著11月30日以廣州為首的城市逐步解除臨時管控區域,及12月1日河北省不再要求藥店在銷售“四類藥”過程中進行實名登記與上傳的政策,各地開始陸續開放。包括北京、鄭州、沈陽、大連、烏魯木齊、山東省、江西省等地也陸續出臺政策,允許消費者通過線上線下自行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類藥品”,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需要實名登記信息。
到12月7日,隨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表明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措施。其中在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方面,明確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至此,中國新冠疫情防控可謂進入了新的階段,“四類藥”銷售逐步走向全面開放。
健康需求釋放,囤藥風潮全國蔓延
政策的改變使藥品零售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年由于政策的限制與病毒傳播鏈的快速阻斷,以“四類藥”為代表的購藥需求被大幅限制。然而當消費者成為疫情防控下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購藥需求得到完全釋放。
自11月中旬起,多地媒體便開始報道連花清瘟膠囊在藥店熱賣,多地出現斷貨現象,甚至以嶺藥業員工內購平臺也訂單爆滿,員工自提改為排單郵寄發貨。
當12月初多地解封后,藥品搶購風潮更是從連花清瘟膠囊擴展到所有“四類藥”,并帶動維礦類產品的銷售。記者在走訪廣州越秀區的多家藥店時,店長均統一反饋表示基本上70%的消費者都是奔著感冒退熱藥來的,順便帶動了維C的熱銷,由于購藥需求龐大,所以門店相關產品都已經斷貨幾天,補貨時間暫時未知。
金康藥房總經理鄭浩濤則表示,連花清瘟膠囊在7號前是主要的斷貨產品,7號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片都開始出現斷貨。“就算某些產品來貨也會很快賣完,并且再次斷貨。”鄭浩濤如此說道。按照金康的數據統計,7號以后感冒退熱藥的銷量增長了差不多三倍。
類似的情況不止在線下門店出現,線上銷售渠道同樣如此。京東健康數據顯示,感冒抗病毒藥品環比10月增長18倍,成交件數TOP5藥品為連花清瘟、蒲地藍消炎片、復方氨酚烷胺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叮當快藥除感冒抗病毒藥品單量快速增長外,抗原試劑盒的周訂單量相較之前增長超8倍;百度健康商城的連花清瘟等相關產品基本上架后便很快清空,銷售量是同期的20倍。
“可以預見,隨著1月春節的到來,全國大范圍人口持續流動,發熱案例會不斷出現,消費者始終存在購藥需求,因此囤藥現象短期內依然會不斷出現。”對于當前的購藥風潮,有業內自身人士如此說道。
未雨綢繆,迎接增量機會
政策的調整不但使藥店銷量快速暴增,也吸引了證券公司的關注,包括上海證券、中泰證券、華創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興業證券、光大證券、開源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近日均表示,在疫情防控及經濟復蘇的雙主線下,零售藥店作為為消費者提供新冠治療藥品、防疫物資、家庭常備
OTC,及部分中醫藥
醫療服務的重要場所,將迎來結構性機遇,未來有可能持續增量發展。
對于這一觀點不少藥店經營者表示贊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連鎖高管就表示,參考國外情況,由于病毒持續變種,市民存在多次感染的可能,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巨大,消費者有囤藥的習慣,即便消費者購藥需求逐步回歸理性,但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在疫情與政策的推動下已經明顯擴容,零售藥店有機會再次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此過程中,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做好品類規劃、產品儲備,成為零售藥店的重點工作。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藥新零售工作委員會執行秘書長田建勇對此建議表示,當前藥店應重點關注疫情品種、常規用藥和銷售增量這幾類產品,才能在更好滿足顧客的用藥需求的同時,
提升企業的專業服務力。
對于疫情品種,田建勇認為應準備對癥治療的藥物、檢測與防護器械,具體包括清熱解毒類、解熱鎮痛類、止咳化痰類、抗生素類、提高免疫力類、口罩類和檢測類六大品類。其中提高免疫力類產品
藥店
要組織專門的培訓,規定專業的銷售話術,根據新冠出現的癥狀,合理推薦患者正確使用,千萬不要把這類品種當成萬金油包治百病。而口罩類產品也應細分兒童、成人和各種異型,做好價格區分。
考慮到冬季本來是流感的高發季節,疊加新冠的影響,常規用藥自然也是重點需求品類。其中就主要包括復方氨酚烷胺膠囊、三九感冒靈顆粒等感冒類產品;腸炎寧膠囊、黃連素、諾氟沙星等胃腸道類產品;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安宮牛黃丸等急救類產品,及紫藥水、碘酊、紗布、創可貼等創傷類產品。
最后是疫情之后顧客的消費習慣會發生改變,特別是敏感人群、高危人群會更關注自身免疫力提升,因此一部分人抵抗力會下降,導致感冒,咳嗽,呼吸道口腔科的疾病病會持續增加,治療此類常見疾病的藥品銷量預估會大幅增加;其次因為疫情導致全民養生保健意識增強,結合醫保政策等因素,與養生相關的中藥類產品的銷售會增加。第三是慢病處方藥與四類藥品的購買量會增加。
“總體而言,經歷疫情的洗禮與政策的轉變,藥店會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但在專業化經營時代,藥店經營者必須未雨綢繆,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從而有效搶占市場。”田建勇如此總結道。
?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概要描述】
指南
?
?
?
?
?
?
?
?
?
?
?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news.pharmnet.com.cn?2022-12-15
踏入12月以來,零售藥店的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實上,自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便已經出現端倪。11月30日下午,隨著廣州各區密集發布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多區即時解除臨時管控區,疫情防控迎來真正的轉折點。
對于
藥品
零售行業而言,近三年來為了配合各地的防控工作,零售藥店不得不面對關停,限制消費者線上線下購買“四類藥”的情況。然而隨著防控政策的改變,“四類藥”限制政策被逐步取消,多地消費者為了保障自身健康,甚至出現藥品搶購的風潮。
當零售藥店面對暴漲的健康需求與銷售增長,過往數年增速放緩的藥品零售行業是否將重新走回高速發展的賽道,要搶占風口成為贏家需要哪些準備?
政策改變,“四類藥”銷售走向開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12月1日河北省多地藥店收到上級監管部門通知,表示當地藥店銷售“四類藥”不再進實名登記上傳后,不少零售藥店管理層均有上述感慨。
的確,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作為疫情防控中的“哨點”和“探針”,零售藥店承擔了大量疫情防控工作,多方面的防控工作細節大大增加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強度。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限制“四類藥”銷售,藥品零售企業的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隨著11月30日以廣州為首的城市逐步解除臨時管控區域,及12月1日河北省不再要求藥店在銷售“四類藥”過程中進行實名登記與上傳的政策,各地開始陸續開放。包括北京、鄭州、沈陽、大連、烏魯木齊、山東省、江西省等地也陸續出臺政策,允許消費者通過線上線下自行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類藥品”,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需要實名登記信息。
到12月7日,隨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表明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措施。其中在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方面,明確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至此,中國新冠疫情防控可謂進入了新的階段,“四類藥”銷售逐步走向全面開放。
健康需求釋放,囤藥風潮全國蔓延
政策的改變使藥品零售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年由于政策的限制與病毒傳播鏈的快速阻斷,以“四類藥”為代表的購藥需求被大幅限制。然而當消費者成為疫情防控下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購藥需求得到完全釋放。
自11月中旬起,多地媒體便開始報道連花清瘟膠囊在藥店熱賣,多地出現斷貨現象,甚至以嶺藥業員工內購平臺也訂單爆滿,員工自提改為排單郵寄發貨。
當12月初多地解封后,藥品搶購風潮更是從連花清瘟膠囊擴展到所有“四類藥”,并帶動維礦類產品的銷售。記者在走訪廣州越秀區的多家藥店時,店長均統一反饋表示基本上70%的消費者都是奔著感冒退熱藥來的,順便帶動了維C的熱銷,由于購藥需求龐大,所以門店相關產品都已經斷貨幾天,補貨時間暫時未知。
金康藥房總經理鄭浩濤則表示,連花清瘟膠囊在7號前是主要的斷貨產品,7號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片都開始出現斷貨。“就算某些產品來貨也會很快賣完,并且再次斷貨。”鄭浩濤如此說道。按照金康的數據統計,7號以后感冒退熱藥的銷量增長了差不多三倍。
類似的情況不止在線下門店出現,線上銷售渠道同樣如此。京東健康數據顯示,感冒抗病毒藥品環比10月增長18倍,成交件數TOP5藥品為連花清瘟、蒲地藍消炎片、復方氨酚烷胺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叮當快藥除感冒抗病毒藥品單量快速增長外,抗原試劑盒的周訂單量相較之前增長超8倍;百度健康商城的連花清瘟等相關產品基本上架后便很快清空,銷售量是同期的20倍。
“可以預見,隨著1月春節的到來,全國大范圍人口持續流動,發熱案例會不斷出現,消費者始終存在購藥需求,因此囤藥現象短期內依然會不斷出現。”對于當前的購藥風潮,有業內自身人士如此說道。
未雨綢繆,迎接增量機會
政策的調整不但使藥店銷量快速暴增,也吸引了證券公司的關注,包括上海證券、中泰證券、華創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興業證券、光大證券、開源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近日均表示,在疫情防控及經濟復蘇的雙主線下,零售藥店作為為消費者提供新冠治療藥品、防疫物資、家庭常備
OTC,及部分中醫藥
醫療服務的重要場所,將迎來結構性機遇,未來有可能持續增量發展。
對于這一觀點不少藥店經營者表示贊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連鎖高管就表示,參考國外情況,由于病毒持續變種,市民存在多次感染的可能,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巨大,消費者有囤藥的習慣,即便消費者購藥需求逐步回歸理性,但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在疫情與政策的推動下已經明顯擴容,零售藥店有機會再次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此過程中,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做好品類規劃、產品儲備,成為零售藥店的重點工作。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藥新零售工作委員會執行秘書長田建勇對此建議表示,當前藥店應重點關注疫情品種、常規用藥和銷售增量這幾類產品,才能在更好滿足顧客的用藥需求的同時,
提升企業的專業服務力。
對于疫情品種,田建勇認為應準備對癥治療的藥物、檢測與防護器械,具體包括清熱解毒類、解熱鎮痛類、止咳化痰類、抗生素類、提高免疫力類、口罩類和檢測類六大品類。其中提高免疫力類產品
藥店
要組織專門的培訓,規定專業的銷售話術,根據新冠出現的癥狀,合理推薦患者正確使用,千萬不要把這類品種當成萬金油包治百病。而口罩類產品也應細分兒童、成人和各種異型,做好價格區分。
考慮到冬季本來是流感的高發季節,疊加新冠的影響,常規用藥自然也是重點需求品類。其中就主要包括復方氨酚烷胺膠囊、三九感冒靈顆粒等感冒類產品;腸炎寧膠囊、黃連素、諾氟沙星等胃腸道類產品;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安宮牛黃丸等急救類產品,及紫藥水、碘酊、紗布、創可貼等創傷類產品。
最后是疫情之后顧客的消費習慣會發生改變,特別是敏感人群、高危人群會更關注自身免疫力提升,因此一部分人抵抗力會下降,導致感冒,咳嗽,呼吸道口腔科的疾病病會持續增加,治療此類常見疾病的藥品銷量預估會大幅增加;其次因為疫情導致全民養生保健意識增強,結合醫保政策等因素,與養生相關的中藥類產品的銷售會增加。第三是慢病處方藥與四類藥品的購買量會增加。
“總體而言,經歷疫情的洗禮與政策的轉變,藥店會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但在專業化經營時代,藥店經營者必須未雨綢繆,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從而有效搶占市場。”田建勇如此總結道。
?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12-19 10:18
- 訪問量:0
“四類藥”松綁,零售藥店如何乘風翱翔?
踏入12月以來,零售藥店的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實上,自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便已經出現端倪。11月30日下午,隨著廣州各區密集發布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多區即時解除臨時管控區,疫情防控迎來真正的轉折點。
對于藥品零售行業而言,近三年來為了配合各地的防控工作,零售藥店不得不面對關停,限制消費者線上線下購買“四類藥”的情況。然而隨著防控政策的改變,“四類藥”限制政策被逐步取消,多地消費者為了保障自身健康,甚至出現藥品搶購的風潮。
當零售藥店面對暴漲的健康需求與銷售增長,過往數年增速放緩的藥品零售行業是否將重新走回高速發展的賽道,要搶占風口成為贏家需要哪些準備?
政策改變,“四類藥”銷售走向開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12月1日河北省多地藥店收到上級監管部門通知,表示當地藥店銷售“四類藥”不再進實名登記上傳后,不少零售藥店管理層均有上述感慨。
的確,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三年時間,作為疫情防控中的“哨點”和“探針”,零售藥店承擔了大量疫情防控工作,多方面的防控工作細節大大增加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強度。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限制“四類藥”銷售,藥品零售企業的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隨著11月30日以廣州為首的城市逐步解除臨時管控區域,及12月1日河北省不再要求藥店在銷售“四類藥”過程中進行實名登記與上傳的政策,各地開始陸續開放。包括北京、鄭州、沈陽、大連、烏魯木齊、山東省、江西省等地也陸續出臺政策,允許消費者通過線上線下自行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類藥品”,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需要實名登記信息。
到12月7日,隨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表明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切實解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措施。其中在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方面,明確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至此,中國新冠疫情防控可謂進入了新的階段,“四類藥”銷售逐步走向全面開放。
健康需求釋放,囤藥風潮全國蔓延政策的改變使藥品零售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三年由于政策的限制與病毒傳播鏈的快速阻斷,以“四類藥”為代表的購藥需求被大幅限制。然而當消費者成為疫情防控下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購藥需求得到完全釋放。
自11月中旬起,多地媒體便開始報道連花清瘟膠囊在藥店熱賣,多地出現斷貨現象,甚至以嶺藥業員工內購平臺也訂單爆滿,員工自提改為排單郵寄發貨。
當12月初多地解封后,藥品搶購風潮更是從連花清瘟膠囊擴展到所有“四類藥”,并帶動維礦類產品的銷售。記者在走訪廣州越秀區的多家藥店時,店長均統一反饋表示基本上70%的消費者都是奔著感冒退熱藥來的,順便帶動了維C的熱銷,由于購藥需求龐大,所以門店相關產品都已經斷貨幾天,補貨時間暫時未知。
金康藥房總經理鄭浩濤則表示,連花清瘟膠囊在7號前是主要的斷貨產品,7號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片都開始出現斷貨。“就算某些產品來貨也會很快賣完,并且再次斷貨。”鄭浩濤如此說道。按照金康的數據統計,7號以后感冒退熱藥的銷量增長了差不多三倍。
類似的情況不止在線下門店出現,線上銷售渠道同樣如此。京東健康數據顯示,感冒抗病毒藥品環比10月增長18倍,成交件數TOP5藥品為連花清瘟、蒲地藍消炎片、復方氨酚烷胺片、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叮當快藥除感冒抗病毒藥品單量快速增長外,抗原試劑盒的周訂單量相較之前增長超8倍;百度健康商城的連花清瘟等相關產品基本上架后便很快清空,銷售量是同期的20倍。
“可以預見,隨著1月春節的到來,全國大范圍人口持續流動,發熱案例會不斷出現,消費者始終存在購藥需求,因此囤藥現象短期內依然會不斷出現。”對于當前的購藥風潮,有業內自身人士如此說道。
未雨綢繆,迎接增量機會政策的調整不但使藥店銷量快速暴增,也吸引了證券公司的關注,包括上海證券、中泰證券、華創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興業證券、光大證券、開源證券、東吳證券等多家券商近日均表示,在疫情防控及經濟復蘇的雙主線下,零售藥店作為為消費者提供新冠治療藥品、防疫物資、家庭常備OTC,及部分中醫藥醫療服務的重要場所,將迎來結構性機遇,未來有可能持續增量發展。
對于這一觀點不少藥店經營者表示贊同,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連鎖高管就表示,參考國外情況,由于病毒持續變種,市民存在多次感染的可能,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巨大,消費者有囤藥的習慣,即便消費者購藥需求逐步回歸理性,但醫藥零售市場規模在疫情與政策的推動下已經明顯擴容,零售藥店有機會再次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此過程中,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做好品類規劃、產品儲備,成為零售藥店的重點工作。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醫藥新零售工作委員會執行秘書長田建勇對此建議表示,當前藥店應重點關注疫情品種、常規用藥和銷售增量這幾類產品,才能在更好滿足顧客的用藥需求的同時,
提升企業的專業服務力。
對于疫情品種,田建勇認為應準備對癥治療的藥物、檢測與防護器械,具體包括清熱解毒類、解熱鎮痛類、止咳化痰類、抗生素類、提高免疫力類、口罩類和檢測類六大品類。其中提高免疫力類產品藥店要組織專門的培訓,規定專業的銷售話術,根據新冠出現的癥狀,合理推薦患者正確使用,千萬不要把這類品種當成萬金油包治百病。而口罩類產品也應細分兒童、成人和各種異型,做好價格區分。
考慮到冬季本來是流感的高發季節,疊加新冠的影響,常規用藥自然也是重點需求品類。其中就主要包括復方氨酚烷胺膠囊、三九感冒靈顆粒等感冒類產品;腸炎寧膠囊、黃連素、諾氟沙星等胃腸道類產品;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安宮牛黃丸等急救類產品,及紫藥水、碘酊、紗布、創可貼等創傷類產品。
最后是疫情之后顧客的消費習慣會發生改變,特別是敏感人群、高危人群會更關注自身免疫力提升,因此一部分人抵抗力會下降,導致感冒,咳嗽,呼吸道口腔科的疾病病會持續增加,治療此類常見疾病的藥品銷量預估會大幅增加;其次因為疫情導致全民養生保健意識增強,結合醫保政策等因素,與養生相關的中藥類產品的銷售會增加。第三是慢病處方藥與四類藥品的購買量會增加。
“總體而言,經歷疫情的洗禮與政策的轉變,藥店會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但在專業化經營時代,藥店經營者必須未雨綢繆,才能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從而有效搶占市場。”田建勇如此總結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